【中国农垦杂志】守正创新 奋发有为 再创广东农垦高质量发展新佳绩

发布时间: 2025-04-07 【字体:

2024年,广东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和广东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较好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。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对广东农垦工作作出批示,2次深入垦区调研。垦区经营业绩再结硕果,传统产业优化提升,新兴产业茁壮成长,中成糖业项目顺利承接,连续2年收回历史被占地超过2万亩,国有农场拆旧复垦项目全面竣工验收并完成第一批指标交易,在全国割胶工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及个人第一名,参与研发的航空轮胎胶成功获得商业订单。
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的谋划之年,做好2025年工作意义重大。广东农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深入实施广东农垦再造战略,扎实推进广东农垦“1339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,坚持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,坚持“聚焦主业、稳中求进、提高效能、防控风险”工作基调,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、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、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,着力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拓增量、提质量,一体推进经济发展和美丽垦区建设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巩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,保持垦区社会安全稳定,圆满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主要目标任务,奋力再创高质量发展新佳绩。

锚定三大目标 

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。传统产业提质升级,新兴产业培育壮大,经营效益持续提升,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。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,净资产收益率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、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。

干事氛围生动活泼。垦区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打破,广东农垦精神文化进一步弘扬,“三个区分开来”和为基层减负进一步落实,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氛围更加浓烈,干部职工思想更加解放,工作干劲更加充足,精神面貌更加向上向善、刚健朴实。

垦区社会平安稳定。垦区各级树牢安全稳定责任意识,应急工作机制有效运行,各类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,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排查和整治,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。

坚持“三立三破三符合”工作方法

“三立”

——立新载体。要立新兴产业的新载体。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开辟发展新领域。要立空间拓展的新载体。不断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垦区、走出广东、走出国门。要立能级提升的新载体。在市场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,及时更新设备、扩大规模,提高产业能级,推动产业规模跨越式提升。

——立新模式。要立新的发展模式。结合实际从固守型、被动型、跟随型、粗放型、低端型发展转向扩张型、引领型、创新型、精细型、高端型发展。要立新的投资模式。结合实际从单一投资、自我积累投资等转向合作投资、融资投资等。要立新的管理模式。确保每个产业项目有实行贴身经营的专业团队,有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,实行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。要立新的商业模式。突破传统的产供销渠道,灵活采用共享经济、互联网+、平台经济、社群营销等商业模式。

——立新技术。要立农业生产的新技术。加快推进种业创新、农业装备提升、现代化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。要立工业制造的新技术。加快推动工业生产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要立服务行业的新技术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,全方位、全渠道改变营销方式、提升服务质量。要立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技术。加快推广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,全面打通财务管理系统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、资产管理系统、购销存系统,优化生产运营流程,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。

“三破”

——破思维定势。要破地租经济的思维定势。推动垦区经济向产业经济、数字经济转型,推动农场经济向园区化、基地化、产业化转型。要破财政依赖的思维定势。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,敢于在市场中“杀出一条血路”。对看准的项目,没有财政支持也要坚决推进。要破单打独斗的思维定势。发挥集团大兵团作战优势,构建“集团策划-中层转化-基层执行”上下统筹、左右联通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。要破盲目跟风的思维定势。新上产业项目必须严格落实“一查新六应该”,推动企业决策从模糊决策向精准决策转变。

——破陈规陋习。要破形式重于内容的陈规陋习。对下级单位报送的请示报告,不能因为材料和文字的瑕疵而影响审批效率。要破程序重于结果的陈规陋习。对亟需研究解决的事项,在不违背规定的前提下,允许带条件通过。要破有制度不执行的陈规陋习。上级在研究制定相关制度时,必须充分考虑基层是否有能力执行。制度一经制定,就要严格遵守,不能把制度建立起来就束之高阁。

——破慵懒作风。要破小富即安、小成即满的慵懒作风,塑造不甘平庸、渴望成功的进取作风。要破漫不经心、马虎应付的慵懒作风,塑造精益求精、追求完美的进取作风。要破不负责任、效率低下的慵懒作风,塑造闻鸡起舞、只争朝夕的进取作风。要破业务不精、甩手二传的慵懒作风,塑造精通业务、能抓细节的进取作风。

“三符合”

——符合规律。要符合自然规律。农业生产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,具有鲜明的地域性、季节性、周期性,不能不问实际,盲目生产。要符合人性规律。在涉及到人的方面,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。只有准确把握人性规律,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,真正做到“同心同德”。要符合社会规律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,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推进社会不断进步,发展产业要把握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相适应这一基本原则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。要符合经济规律。市场经济就是供给与需求的相依相存、交织互动。发展产业必须先把供需关系弄清楚。

——符合局势。要符合“两个大局”。锚定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目标,不懈提升核心竞争力,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时代中担当作为。要符合履行国家使命的局势。围绕主责主业,推进国有资本优化整合,更好服务国家和省的战略需要。要符合政策指向的局势。充分把握机遇,灵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。适应从严从紧的要求,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,居安思危,“储粮过冬”,坚决杜绝花钱大手大脚。

——符合定位。要符合产业定位。根据企业的特点,按照比较优势、要素齐备、风险可控、市场检验的原则,明确产业发展方向、发展模式、发展策略。要符合企业定位。明确本企业在国家大局中、在广东农垦工作大局的地位和作用,推动企业在服务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。要符合团队及个人定位。按照定位补齐“应知应会应经历”短板,提高工作效能和团队价值、个人价值。

“三立三破三符合”具有内在逻辑关系,立新载体是核心,立新模式和立新技术是两翼,“三破”、“三符合”是“三立”的根本保障和必然要求。

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

(一)坚决履行国有企业战略使命

1.增强胶糖战略资源保障能力。橡胶方面,高水平建设60万亩天然橡胶保护区,推动完成3.2万亩低产低质胶园更新改造;加快推进特种胶园建设,积极拓展特种胶和高性能胶产品。糖业方面,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加大力度推广高糖高产品种;积极引进砍收、除杂等新型农机具;加快推进蔗糖产业集群项目建设,积极推进广丰炼糖项目。

2.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。加强土地保护利用。推行绿色农业发展模式。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。积极争取政策落实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。有序扩大旱粮产业规模。做精做优稻米产业。

3.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。加快推进重点合作项目,建立建强专业人才团队和技术支撑体系。探索发展小棚养虾等高效特色水产养殖模式,示范引导传统土塘标准化、设施化、生态化改造,推动近海养殖业提档升级、绿色发展。

(二)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升级

1.完善战略规划体系。做好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。完善产业规划体系。完成糖业中长期发展规划,逐步开展农产品物流、房产物业、医疗健康等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。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实施。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和调整机制。

2.优化产业发展布局。一是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带动。抓紧抓好现有产业集群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。谋划启动一批新项目。二是持续拓展传统产业发展空间。推动橡胶、糖业、乳业、畜牧、剑麻等产业顺应市场变化,及时调整产能、优化布局、延链补链、转型升级。三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加快培育南药、旱粮、特色水果、特色养殖、海洋牧场、魔芋、保障性租赁住房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产业。四是做优做大城乡服务业。提升团餐团膳经营品质。畅通农产品运输销售渠道。积极探索旅游行业新模式。强化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功能,积极拓展“三农”和中小微客户小额融资业务。五是研究布局未来产业。探索打造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,适时切入微生物农业、生命健康、细胞农业等新产业领域。

3.更大力度推动“走出去”发展。深化天然橡胶产业对外合作,拓展老挝、柬埔寨及非洲等优势产业资源,加快研究谋划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产业。加快推进糖业“走出去”发展,加强对中成糖业、华联国际的管理,加快推进在非洲、中美洲、东南亚等地区的布局。探索推动剑麻、南药产业“走出去”发展。

4.提升市场品牌效益。强化品牌建设,做强“广垦优品”绿色优质食品公共品牌,做优垦区各企业品牌、产品品牌。推进“广垦”、“粤垦”品牌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,规范品牌视觉管理。推进品牌产品标准化建设。加强市场营销规划。

5.加强资本运作。找准时机积极谋划对外兼并收购,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。稳步推动广垦橡胶泰华公司和广垦绿色农产品公司上市,充分用好燕塘乳业公司、华联国际上市平台。用好公司债、中期票据、超短融等债务工具;发挥期货套期保值作用;发挥基金、“双创”孵化器作用;继续探索涉农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。

6.持续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。建立健全“两非”、“两资”识别预警机制,加快处置出清“两非”、“两资”。及时清理无业务、无贡献、无法实现功能的企业。持续推进相关企业重组整合工作。

(三)充分激发体制机制动力活力

1.完善集团运作管理体制。一是实施强总部行动。优化对直管企业的监管服务事项,完善下属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,有序减少集团总部有息负债。二是实施优架构行动。进一步完善集团母公司管资本定战略、产业集团管经营强竞争、区域二级集团管资产增效益、农场基地管生产抓质量的管理体制。三是实施提效能行动。推动各企业结合实际压缩管理层级、精简管理链条、优化权限分配、改进工作流程,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高、效益增加。

2.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。一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。实施国有农场新兴产业项目激励考核办法,加快推动资源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。二是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。积极培育团队负责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三是推行经营团队贴身经营。推进建立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制度。四是推动产业集团与农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进一步强化产业集团和农场基地的分工定位,推动形成产业共同体、利益共同体。

3.健全收入分配机制。深化工资决定机制改革,建立健全垦区企业薪酬分配穿透监管和分级监管体系。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内部监督机制,将垦区企业薪酬管理情况纳入纪检监察、审计、财会、经管等监督内容。完善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制管理。完善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制度,强化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,强化核心关键人才薪酬激励,加大收入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力度。

(四)全面推进精细管理走深走实

1.强化项目管理。一是深度介入项目前期工作。严格落实“立项必要、设计合理、施工规范、运营可行、管理有效”要求。优化项目设计方案,以专家教授与垦区“土专家”结对子、专业咨询代建服务等方式推动项目更好落地。二是优化项目管理方式。推动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全垦区普及。三是做好项目追踪管理。持续落实项目定期调度和常态化检查机制,确保项目管理放得下、抓得住。

2.强化资金管理。强化集团管控和资金集中管理,建立完善的支付内控制度。强化资金结算管理。加大拓市增收、降本节支力度。加强交易管理,建立健全多层次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机制,防范国内外投资经营风险。优化资金分配,对绩效目标和执行进度未达预期的项目资金要削减安排。

3.强化资产管理。开展土地大调查。稳步推进历史被占地攻坚。清查被占地数据并审核固化,建立历史被占地台账,实行常态化监督。强化落实建设用地拆旧复垦。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。强化水库移民扶持项目资产监管。规范国有资产配置、使用、处置管理。按农业农村部要求开展企业国有资本产权登记工作。

4.强化企业内控管理。加强制度建设,夯实合规管理基础。加强流程管理,定期常态化排查经营业务合规风险和违法违规问题。加强合同管理,建立合同台账,完善合同模板。加强诉讼管理,建立诉讼档案管理制度,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管。

(五)一体推进科教人才支撑保障

1.完善科技创新机制。一是健全科研创新体系。支持产业集团做强企业创新中心。积极申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。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。聚焦主业推进科技创新。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设备。三是完善科技投入机制。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,健全以企业投入为主、申请财政支持为辅的国有企业投入体系。完善对企业研发投入产出的科学评价制度。

2.推进数字农垦建设。加快建设贯通生产、经营、管理各环节的全链条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