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书香是一种氛围。”
近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、民进、教育界委员,并参加联组会。
谈到阅读的话题,习近平这样说。
来自民进的全国政协委员、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,提出“打造多元立体的儿童青少年阅读生态”。在发言中,他提到一个数据:中国未成年人年平均阅读量为11.39本,显著高于成年人,“书香校园”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习近平凝神静听。在这位委员发言后,从过去的书香世家,谈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、书香社会,习近平深有感触地说:“数字化时代,社会节奏快,静下心来、耐着性子坐着读本书不容易。”
一句“不容易”,意味深长。
身处智能化时代,便捷的数字服务让信息变得触手可及,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散发着墨香的书籍。曾经能在书页间静享时光、在文字里探寻智慧的那份专注,正渐渐被碎片化的娱乐与快餐式的资讯所取代。
如今,在人们生活中,动动手指,海量资讯瞬间涌入眼帘。在短暂闲暇,浏览几行新闻标题、刷几条社交媒体上的短文变为习惯,手捧一本好书却逐渐成为不少人的稀缺体验。
“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,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。”习近平语重心长。
“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示,读书是自己的最大爱好,他不仅在多个场合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,还经常同干部群众分享读书心得和方法。
在甘肃兰州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,他了解企业历史沿革、出版发行、经营管理等情况,看望《读者》编辑部工作人员,对大家说,“人民群众多读书,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、深邃起来。要提倡多读书,建设书香社会。”
在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,他对青年干部提出三个“不能”,“多读书、读好书,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,不能自我感觉良好、不屑学习,不能借口工作太忙、放松学习,不能为了装点门面、应付学习。”
这些年,数字化、智能化进程加速演进,社会节奏在加快,阅读形式更丰富,营造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的浓厚氛围,出现新机遇,也面临新课题。
“全民阅读”已连续十二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。从“深入”到“深化”,足以体现党中央、国务院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。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、学习型大国,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。
事有所成,必是学有所成;学有所成,必是读有所得。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蕴含着对全社会书香氤氲、崇智尚学、人才辈出的深切瞩望。
(来源:书香中国微信公众号)